右侧
专业的钢渣综合性网站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文献资料 > 正文

中国钢渣资源综合利用路在何方

作者:masterhu发布时间:2022-01-21分类:文献资料浏览:309评论:0


导读:叶大年院士:回首往昔还看今朝叶大年院士是我国研究钢渣的泰斗之一。他和当时的同事一批人,在40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钢渣,开辟了我国钢渣研究的先河,为我国钢渣研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...

叶大年院士: 回首往昔 还看今朝

叶大年院士是我国研究钢渣的泰斗之一。他和当时的同事一批人,在40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钢渣,开辟了我国钢渣研究的先河,为我国钢渣研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在钢渣联盟成立大会上,叶院士从政治的高度,科学的高度,历史的高度给我们在钢渣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作了简单的回顾。

叶院士说,他们那些当年参与过钢渣治理的人都记得,40年前,钢渣治理只是一个工厂或者一个车间的事情,也只是大生产中间的一个小插曲。当时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,“生产领导要像弹钢琴那样关注一下废渣的治理”,意思就是弹钢琴也许是八分音符,也许是十六分音符,就是10个手指头在钢琴上把废渣的治理工作弹一下,也就仅此而已。

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,我们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宗旨的这样一种科学技术活动,不再是弹钢琴里头的一个音符,而应当是社会主旋律的一部分。生态环境建设,环境保护,可持续发展,这些词都和钢渣的综合利用紧密相关。

现在我国的水泥和钢铁,都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产量,而钢渣正好是水泥和钢铁这两个行业中间的一个环节。不管今后社会分工如何,全球经济怎么一体化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国家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,也是最大的水泥消费国。所以钢渣的综合利用,不是可有可无的,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,它注定是一个朝阳产业。

最后,叶院士总结说,钢渣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扎扎实实的事业,值得我们齐心协力地去实干,相信我们一定会干出成绩来。

绿色发展 必由之路

我国的冶金渣,特别是转炉钢渣开发利用产业,虽然起步较早,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是近几年的事,政策支撑体系、技术支撑体系、市场支撑体系、管理机制等相对来说还很薄弱,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。

由叶大年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们开辟的钢渣研究之路走到今天,已经由一代又一代钢铁人赋予了新的内容。钢渣变废为宝的过程,以及由此诞生的新的产业链,为钢渣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广阔天地。

要解决当前由冶金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,资源综合利用才是治本之策。一个尾矿库不管建得有多么坚固,一个渣厂不管做得有多么环保,但它始终是一个危险源,十年可能不出问题,二十年可能也不会出问题,但一百年以后谁也说不清楚。所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必须要把它利用掉,这才是治本之策。

钢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企业走出困境指明了前进道路。我们大家都知道,资源是宝贵的,具有不可再生性,随着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扬,钢铁行业处于微利时代或亏损时代。拿什么来拯救钢铁?钢铁的竞争实质是一种资源的竞争,能源的竞争,谁掌握资源,谁就掌握市场主动权。按照当前全国钢产量测算,钢产量达到7亿吨时,每年将产生3.3亿吨冶金渣固废资源,如此巨大资源的废物,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利用,不仅侵占大量生产耕地,还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,也对企业生产运行造成很大困难。如果全部实现高附加值后,按市场推算,每年将创收200多亿,企业效益将大幅度地增长。

因此,在当前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,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冶金渣固废资源的优势,形成新产业,成为钢铁行业新的增长点,这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回顾过去,最初钢渣治理工作可以说主要着重于消灭“渣山”,治理环境;后来则更多地关注如何用好这些废弃的东西,让它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。目前我们所做的探索,就是要在前面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不把钢渣当废物,而是力争在生产过程中就把这部分资源消化掉,变成钢、变成铁,通过新的技术工艺,把它变成一种生产原料,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去。在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的探索中,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。

面对着环境严重污染,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形势,党十八大报告强调,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,融入于国家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建设全过程,充分体现中央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理念。钢渣处理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加大冶金渣的开发力度,已经成为一项必须承担的政治任务。

钢渣的开发和利用,也是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。“十二五”期间冶金渣不能作为固体废物排放造成资源浪费、环境污染,作为一项硬指标,高炉渣的利用率必须达到97%以上,这是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。钢铁建材是高资源消耗型,高能耗型的企业,被公认为最佳产业链,钢铁工业冶金固废深加工后,产生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原料用于建材行业,不仅可以解决资源,减少浪费,改善环境,也可以打造最佳产业链组合,实现两大行业的和谐发展。

钢铁企业要提高战略认识,大力开发冶金渣资源的利用,实现钢铁零排放,加强技术创新意识,同时要企业决策层转变观念,搞好战略发展规划,调整产品结构,健全规章制度,完善相关政策。要大力依靠科技创新、技术创新,提高工艺水平,提升行业示范工程,从而实现企业资源与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。要坚持技术创新、科技创新,品牌创新,以提高冶金产品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为重点,向高附加值产品要效益。要坚持工艺创新,加快冶金渣工艺,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线路,全面推进钢渣技术、磁选技术、深加工技术,为钢渣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新的发展道路。

总之,我国钢渣治理事业长路漫漫,任重道远。各相关单位要相互服务,相互学习,相互交流,共同提高,寻找契机,有效整合,形成企业发展新模式。要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、大专院校进行战略合作,加强新工艺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,大力推出钢渣新产品,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。要大范围推广钢渣综合利用技术,走出一条正确道路,少走弯路,把钢渣综合利用价值最大化,促进企业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提升,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。

遥首远瞻 前景可期

去年上半年,国家迎时出台《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》,特别将钢铁废渣利用,重点研发废渣熔态在线改质与余热回收,钢渣高效细磨与深度选铁装备,钢铁废渣制备环保建材升值利用等列为技术重点项,指出要针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、有色金属资源基地、稀土加工基地等大型资源基地,开展特色废物资源原位协同利用技术、多产业链接共生利用技术等研发,形成大型资源基地废物多产业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模式。

钢渣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在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直接关系该产业路线的可循环、可持续、可深化发展。长久以来,众多企业的领航人物,高校机构、科研院所的一线专家在局部领域已对此做出深入探索与积极实践,并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,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探索方法。而我国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目标与规划,技术应用的深度、难点与发展攻关路径、产业价值链升值和社会综合效益的体现仍有很大延展空间。

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,我国粗钢产量约7 亿吨,高居世界首位,占世界钢产量的48%左右。钢渣是炼钢过程产生的废弃物,每冶炼1 吨钢将产生0.15 吨左右的钢渣;目前,全国每年产生废弃钢渣约1.05 亿吨,全国钢渣堆积量达3亿吨以上。它不仅是钢铁行业最主要的工业固废物,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。

钢渣做为固体废弃物是一座待开发的金山和宝库。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,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。将固废物在有效范围内吃干榨尽,实现钢铁渣“零排放”,是我国《循环经济促进法》和循环经济节能、减排政策的要求,也是钢铁行业的责任和要务,符合支撑和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领域的发展思路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》大纲,同样明确了“十二五”期间冶金渣综合利用的目标、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。通过规划实施,将大力推进我国冶金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,最终实现冶金渣的“零排放”。

从国内外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来分析,钢渣总体回收利用方式可分为两类:内循环和外循环。内循环主要是指通过破碎、自磨工艺将回收的废铁重新回炉,这部分约占钢渣资源利用的10%,其当前难点是消纳有限数量和规模化利用技术的突破;外循环是指将钢渣尾渣应用于冶金炉以及建材、水泥、道路工程、农业生产等,拓展产业链,提高收益。目前的技术难点是稳定性制约其利用活性组分的固化。这两大难点制约着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入拓展,是我们发展的瓶颈,亟需深入探索和积极攻关。随着液态钢渣处理技术不断提升,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越发凸显,其所形成的循环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。

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钢铁渣应用的攻关路线图表明,企业在立足自身优势的条件下,对钢渣综合利用进行了大量不同方式、不同方向、不同路径的技术探索和投资运营管理模式的尝试,取得了积极的成果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由此可以预见,钢铁企业在开展冶金渣综合利用工作中,可结合国家两批共10 个钢铁循环经济试点的开展,加强科技支撑,加快建立指标体系,加强社会产业链的衔接,加大研发投入力度,研究利用好相关政策,全面推进冶金渣的综合利用。

大量经钢渣资源化利用而生产的高附加值陶瓷、泡沫混凝土、纳米碳酸钙及吸声材料产品可为社会节约大批土地资源,减少大量优质资源的消耗。同时,能够降低钢渣堆埋所造成的地下水源污染,CO2 排放等环境隐患。钢渣资源产业项目的积极推进利国利民,有助企业健康、持续发展,远景可瞻。

四维视角 通透产业

实现钢渣产业各链端全面、均衡、稳步发展,需要政产学研各界倾力协作。钢渣产业如何统合该四方平台,在优化技术创新体系的道路上雄踞高点,赢得发展先机?对此,在钢渣联盟成立大会上,科技部、工信部、中国科学院、北京科技大学、鞍钢、宝钢等单位机构的有关领导、院士、专家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,以四维角度指明了产业的延拓道路。

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汤富强副处长认为,“围绕大家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,来凝练所有成员单位需求迫切,基础比较好的,国家优先支持的方向,形成共同的创新目标和包括我们阶段性工作的一些主攻方向,集中力量来进行公关。要重视机制的建设,签订出切实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合作协议,在发展当中强化企业的决策、投入,包括科研活动的组织,以及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作用。利益的保障机制一定要建立起来,成为共同投入、联合开发、成果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。还要形成开放的发展机制,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。加强技术创新,形成重要标准和规范,技术成果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扩散。”

工信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处雷文副处长指出,“推出战略联盟,产学研用四方放在一个平台上,更广泛吸收科研机构,企业、金融,各种服务行业,发挥协同创新的新理念和机制,研发出一批钢渣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,带动产业的发展。政府有责任、有义务去加大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。通过平台,培育出一批钢渣综合利用的骨干和龙头企业,使钢渣的综合利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。”

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教授发表意见说,“生态环境建设,环境保护、可持续发展,这些词都和钢渣的综合利用紧密相关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国家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,也是最大的水泥消费国。钢渣的事业是一项扎扎实实的事业,值得我们齐心协力的去实干。”

北京科技大学教授、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首席专家倪文老师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,“尾渣大宗整体利用技术,我们要遵循的重要原则, 进一步加强针对不同种类的钢渣属性的认识,因地制宜,分质利用。”

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先生主张,“加强科学规划,促进冶金渣开发利用的科学发展。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,完善和规范冶金渣资源利用的激励政策。加大科研投资,加快技术进步。建立行业准入制度,创建示范基地,规范行业管理,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。”

鞍钢集团矿渣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苏兴文讲到,“钢铁工业冶金固废深加工后,产生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原料用于建材行业,不仅可以解决资源,减少浪费,改善环境,也可以打造最佳产业链组合。钢渣还有大量热能,充分利用二次能源的发电,成为钢铁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。为企业科技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寻找契机,有效进行整合,形成企业发展新模式。”

上海宝钢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朱柏龙副总经理提出,“钢渣资源综合利用,国外同行业当中的交流,平台可以发挥一点作用。钢渣还有不同的钢渣,这个深度研究希望平台在这方面能够有。企业在产业当中在争取国家税收方面能发挥一些作用,离不开政策的支持,自己来发展成本太高,而且准入条件也很高,这一块呼吁平台能在这方面能进一步来发挥作用。”

政产学研,诚然寄语,多方思路,多位谏策,皆为钢渣产业的勃兴壮势鼓足气力。更高效地发挥政府在优化创新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,发挥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发挥大学与研究机构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骨干、引领作用,完善钢渣产业政产学研的契合体系,行业升腾之势将指日可待!

注:本文为网友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文献资料排行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
最新留言
    控制面板
    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      查看权限
    文章归档